抖音坐下坐上我的副驾什么歌(抖音很火坐副驾驶的歌)

“我尿床怎么了?我尿床是怎么回事?”2021年2月10日,Tik Tok用户“刘宏斌”发了一个视频,自信地问父母他们尿床是怎么回事。

在过去的半年里,Tik Tok用户“音乐人王波”将刘宏斌的视频改编成了一首尿床歌曲,歌名为《尿床记》。可爱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这首歌抖得很快。

截至7月23日中午,刘宏斌孩子的原创视频有129.3万赞,王波《尿床记》的视频有244万播放量,远高于两位博主的其他视频。话题《尿床》在Tik Tok已被播放21.2亿次。

那么这样的流行音乐梗包含了怎样的传播代码呢?

以及顶级创意空间音乐BGM。

**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吴增表示,“stem”脱胎于**空间和社会现实,其充满恶意、幽默和自嘲的“网感”表达看似平淡、无意义,甚至有时带有语义,但却反映了一定时期大众的文化心态、集体情感和社会舆论。

换句话说,“梗”来源于生活,是对群众共性的提炼。**互联**信息中心2月3日发布的第47期《**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报告还称,“近10亿互联网用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社会”。

在这种氛围下,创作、传播、转发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文化行为之一。《**青年传媒》在全国近千名大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48%的受访者愿意主动“耍花招”,90%以上的受访者能接出4个以上的**流行语。

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行为模式、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都深受“stem”的影响。比如博主宋的原创梗“嘿,挺好玩的”意思是我要这么干;**主播郭老师把多麦读成“夺笋”,意思是别人缺德,甚至引出“你把笋都夺了”、“后山熊猫饿*”等。

除了语言梗,音乐梗也经常作为短视频的BGM存在。按照分类,我们可以把音乐梗分为两类。第一类有具体的描述对象,《尿床记》,《快乐星球》,《毛毛歌》都属于这一类。

“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是/快乐星球?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幸福星球,我现在就带你去研究。”两部电视剧《快乐星球》同名歌曲的歌词既走了怀旧路线,又激发了网友的怀旧情绪。他们看似跑调但富有节奏的说唱迅速引发了Tik Tok网民的翻唱热潮,并走红**。娱乐圈,相声圈,甚至央视节目都不同程度地玩了花样。(回顾:什么是幸福星球?**,走怀旧路线总能走出圈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毛毛”也是Tik Tok流行的BMG。这句歌词来自《毛毛歌》,人称约翰尼。因为在海外商演时被一位观众挑衅,强尼即兴创作了《毛毛歌》,保住了“快速智慧歌王”的称号。这首歌在Tik Tok再次流行是因为一个叫大耳朵思思的孩子翻唱了这段视频。

ign.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eHaoA6BxS1hTL?_iz=31825&from=article.detail&x-expires=1698813150&x-signature=xTDwfAve1h8voNg1t%2BRVrc2HHzQ%3D&index=4″ width=”360px”,height=”auto” />

这种音乐梗类似于早期风靡Tik Tok的《Gucci Gucci Prada Prada》。一开始,古驰

Gucci Prada Prada》一夜之间爆火,不仅捧红了温婉,也使这个BGM全网疯传,但无论后续用户如何翻拍都是以模仿为主,关键词也都跟帅哥美女、舞蹈脱不开关系。

另一类音乐梗是没有具体指向性的,这类音乐梗具有丰富的解释和二次创作的空间。以《星辰大海》为例,该音乐梗的表达并没有具体的指向性,所以用户在创作时可以填充各种类型的视频内容,比如运动、旅行、翻唱、萌宠等等,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但不管是哪类音乐梗都具有一遍上头,两遍**,三遍自动脑内循环的效果是音乐梗快速传播于**的内容条件。

用户的接梗能力&操作方便的平台

1983年的金曲《一剪梅》,在抖音上变成动感的DJ版本之后,话题#一剪梅#的播放量超过26.7亿,相关话题#一剪梅舞#播放量17.3亿,#一剪梅DJ#4.2亿播放量。

这首歌还通过海外版抖音TikTok爆红海外,“xue hua piao paio”也成为了热门标签。#一剪梅欧美爆红#的话题在抖音上也有超过9500万的播放量。在发布37年后,这首歌能凭借“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音乐梗迎来第二次爆红,也少不了短视频用户的接梗能力。

一位音乐行业的从业者则对音乐财经表示,发布一首歌曲更具节奏的版本,比如dj版和remix版,然后配上舞蹈,是在抖音上推广歌曲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并且由于这样的音乐风格可以用作各种视频的BGM,当用户无论是刷萌宠、美食、美妆、运动等都可以刷到这个歌曲时,这首歌曲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更多人关注到。

这种全场景、全方位的**,会激发用户会有追赶潮流和接梗创作的欲望,从而促进音乐梗的**式的裂变传播。目前,《尿床记》已经经过网友们的发酵,衍生出“**饭怎么啦”、“我单身怎么啦”等多个不同语意的版本,话题#万事皆可怎么了#更是掀起一波网友们的创作热情。

平台也为用户传播音乐梗方面提供了方便。以抖音为例,用户在抖音听到喜欢的BGM,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视频下方的歌曲链接,进入BGM的主页面后,不仅可以看到不同用户使用该BGM拍摄的短视频,还可以使用拍同款功能进行二次创作。完成创作后,还可以给自己的视频打上标签,放入流量池。

这样简单方便的创作方式就好像是用户创作的助力器。以尿床歌为例,在抖音搜索关键词“我尿床怎么啦”,搜索结果除了原版之外还有原版后续、儿童版、狗狗版、日语版、儿童版舞蹈、原版舞蹈、舞蹈教程等UGC二次创作的版本。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薛艺兵在《音乐传播的符号学原理》一文中认为, 不仅音乐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使用音乐进行交流的人也会成为一种符号,音乐的传播不仅是人与音乐的符号交流, 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音乐梗的爆火传播本质上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而这一批使用、浏览音乐梗的用户往往会在点赞、评论中形成一个独有的文化圈层。

音乐梗的爆火也具有争议隐患

音乐梗**式的传播也具有争议隐患。首先,可能引起部分网友的不满,在歌曲《Despecito》YouTube点击量破10亿的情况下,Justin Bieber发布了remix版本,为这首歌曲带来了新一轮的传播。与其他爆火的歌曲一样,《Despecito》也在短视频平台上衍生出各种舞蹈、翻唱和remix版本,因此有网友专门制作出无法忍受《Despecito》攻击耳朵的视频。

其次,对于歌手来说,音乐梗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马思唯的歌曲《一无所有》在抖音上被remix上《今天你要嫁给我》的旋律,以#今天你要坐上我的副驾#的话题,累了5.2亿的播放量,相关话题#坐下坐上我的副驾#也有超过6.5亿的播放量。如此受到网友们翻拍和翻唱的BGM无疑为马思唯做了一波宣传,他本人吸了一波说唱圈以外的粉。

根据TikTok官网在7月21日公开的与MRC Data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用户表示在TikTok上发现了新音乐人,而63%的人通过TikTok发现了从来没有听过的歌。TikTok的全球音乐主管Ole Obermann对此说:“抖音已成为发现新音乐的重要环节,将音乐人与粉丝联系起来、也将品牌引入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但#今天你要坐上我的副驾#是这个话题却没有被冠上马思唯的名字,而原版音乐的《一无所有》使用量只有2591人。马思唯的另一首歌也是同样的状况,播放量有25.8亿的话题#失恋不怪他阵线联盟#的BGM是马思唯的歌曲《不怪她》里面的截取片段。但在音乐那一栏的搜索结果可以看到,马思唯愿版的《不怪她》使用人数为1.0万,但拾贰的翻唱版本使用人数达到了240.6万次。

也因此,4月24日,马思唯在“黑马”巡演时现场询问歌迷“坐下,坐上我的副驾”是什么歌,并在现场谈及自己对抖音remix的看法:“我发现我很多歌在抖音被remix之后火了,这种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我的歌不是那个样子,如果你真的喜欢我,请去听这首歌本来是什么样子。”

另外,音乐梗的二次创作还涉及到版权的问题,音乐财经咨询到的一位律师明确表示:“所有具有商业目的的二次创作都涉及侵权,所以平台上的个人账户的翻唱一定是侵权行为。”

但是由于这样的平台翻唱的体量很大,而用户们一般都不会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去注册平台,再加上对于很多歌曲来说理清版权归属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所以因为在平台翻唱侵权和**的人,连侵权者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总的来说,虽然音乐梗的爆火传播有其潜在的问题,但从音乐传播的角度来讲,音乐梗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正是因为歌词内容的简短有力、说理透彻、理解门槛低,容易引发大众心理共鸣,旋律方面更具有更强的感官**性,更强的韵律有助于调动受众情绪,短时间内增强参与感。

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对受众进行场景式的全方位触达,用户的接梗能力和平台的规则都是其中强大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