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知识。

2.力学专业

力学专业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广泛的技术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在计算机。

机械、能源运输、航空航天等从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单位。

3.兽医专业

兽医这个专业是全国十大冷门专业之一。现在,许多家庭喜欢养宠物。

一只宠物的病花费很大,所以这个行业虽然冷门,但是当兽医的工资还是不好。

不对。

兽医专业人员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工程技术专业是冷门专业,就业范围在各大工厂的生产线和工作圈之上。

难度大,耗时长,所以国内十大冷门专业很少有人选这个专业。

5.茶叶专业

这个专业不仅研究制茶,还研究农业生物学、食品科学、茶学等方面。

知识,未来能从事农业或工业的人才。

6.高尔夫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培养高尔夫管理和高尔夫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和专业技能。

7.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风景园林与景观艺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的知识。

十大冷门专业具体内容

2006年5月22日最新冷门专业排名报考指南——十大冷门专业(仅供参考)专业名称:冷门学位采矿工程植物保护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食品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海洋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油气储运石油工程十大冷门专业分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学(师范)、机械、医学、中文(师范)、英语(师范)、工商管理、电子工程。

收藏!当今最热的冷门专业,有你的专业吗?

在大学里,有些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说冷就冷。一方面是招生人数很少,另一方面是近几年新开的专业,鲜为人知。但是不要小看他们!风水轮流转,现在一些冷门专业也开始逆袭了!

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就业环境难,危险系数高,有的是传统观念中的禁忌,有的是因为招生人数少,学生不敢填表,有的纯粹是专业名称造成的。

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式出击了!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最热门的“冷门专业”!

哲学专业

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

如今,这个曾经的“思想殿堂”成了调剂专业的“避难所”。

在招生方面,哲学专业一万以内的招生只是工科专业招生的零头,大部分都是“调剂”。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是以一种“功利”的观点来排斥哲学专业。同时,很多岗位并不对哲学专业开放,导致了这个专业的冷清。

但是哲学专业也在“冷”中变化!去年11月24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实施经费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整权限等方式,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哲学系也开始了自己的跨学科实验项目。比如北京大学和中国**大学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养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武汉大学建立了“人文实验班”,突破了文史哲的界限。

根据北京市教委今年年初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哲学专业在北京的就业率最高,达到99.02%。

高校: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等。

博物馆专业

“你学什么的?”“博物馆学。”“学完这个专业能做什么?修复文物?给人看风水?”……”

博物馆学认知度高是该专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的人认为这个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系和考古系,本科毕业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都考研了。

博物馆学认知度高是该专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的人认为这个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系和考古系,本科毕业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都考研了。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善!

日前,**文物局发布《**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1个博物馆。同时,文化人才培养的“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期间,将培养1.8万名以上文化人才。培养20名以上文物重点领域领军人才;每年举办10期以上专业技术培训班;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余人;举办30期以上**地区文物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到2020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最赚钱的专业是“博物馆学”,还有相关的考古学、科技考古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图书馆。

专业等。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有这么多机会,还发愁就业吗?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听力专业
还有这专业?我没听错吧!这个和考试的听力没有半点关系,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学科!
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与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

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
200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物科学、电声学与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心理学课程等,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如今听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的稀缺人才。

开设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
殡葬专业
在了解到学生学习内容是“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画,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更是拒绝孩子填报该类专业。因此殡葬管理专业便成了专业中的绝对冷门。
由于传统观念的讳莫如深,有的家长、考生对殡葬打心底里排斥。

事实上,这个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进入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业编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然而,即使如此,愿意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是寥寥无几。
经社会市场调查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达到18万元。

就业率更不成问题,2016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专业平均每个毕业生都能拿到3到4个对口职业。
开设高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武汉民族职业学院,福建民政学校,辽宁民政学校,河南民政学校等。
古生物学专业
还记得那个“六代单传”的专业吗?冷门专业界的“巨无霸”可能要数古生物专业了。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都保持着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到去年已是“六代单传”——这也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及家长往往喜欢就业面宽的专业,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古生物学这样的学术研究型专业成为冷门。在2016届本科生安永睿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
但这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专业。

照片中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爆红**的薛逸凡如今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途被看好。
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两年一招)、沈阳师范大学等。
核电专业
与201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签约率却几乎达到了100%。
这与中国核电产业的再次大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在核电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的核电人才,尤其是骨干和核心人才。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艾德生分析说, 中国未来10年对核电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要达到至少3-4万名以上的总量。
核电专业的冷门主要源于国人认为与“核”相关的工作是高辐射、不安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核电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高学历,学习周期比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但核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仅局限于核电站,还有核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制造单位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就算是现场操作员,接受的辐射也不过0.01mSv~0.5mSv/年,远低于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约2.4 mSv的有效剂量。
开设�。

2022年冷门专业有哪些

2022年冷门专业有:
1、生物工程。
就业报告:生物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为72.8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应用心理学。

就业报告:应用心理学专业整体的就业率为80.34%,同样低于全国专业的平均水平。
3、劳动与社会保障。
就业报告:本专业2021年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为79.26%,整体就业状况不理想。

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以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为基础,旨在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研究、工程设计和产业管理的基本训练;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反应工程等生物工程教学和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生化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反应与催化工程、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工程计算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什么是冷门专业排名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最冷门的专业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共事业管理一个很多学校都设有的专业,一个在本专业的学生眼里“ 没有谁的事业需要我去管理吧 ”的专业,一个在国外并不是冷门甚至还有颇为抢手的专业。虽然本专业是为公共事业单位培养专业化人才,但是其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并且倾向于行政方面的工作居多。

力学这个专业属于一旦学校不够强,专业就比较坑爹的类型。

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一直都是**重点照顾对象,不惜把分数线一降再降。(好像也招不满)学习的大部分为理论知识,同时要做好一辈子和图纸以及力学理论打交道的准备。所以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需要对本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皮革虽然皮革行业是我国轻工业行业中的支柱产业,看似应该就业前景良好,人力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很多家长和同学依旧认为皮革专业就是做皮鞋的。提到皮革制造,就离不开亚硝酸这位致癌专业户。据统计调查从事皮革行业的工作人群是易患癌症的高危群体,并且行业的工资待遇低 。

历史小萌有两位历史专业的学长,毕业后一位自学成才当了程序猿,另一位去了中学当老师。学历史的同学一般都会在就业上发愁,学术研究和当老师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趋于饱和的人才市场并不能给每届历史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大部分同学只能转向文职、行政类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造成这个专业冷门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就业情况很 苦逼 。

很多工科类学校都有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但是它是就业范围基本上都是各类工厂的生产线上,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时间长,而且都在各类工厂和生产第一线上。造纸搜索关键词:造纸厂、污染,基本上都能搜出一堆关于造纸厂的各种危害。(已经连续几年入榜)对于大部分造纸专业的学生而言,去造纸厂工作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其实造纸厂的工作车间里环境极差、污染严重,在里面长时间工作容易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工作时间长时间的三班倒,生活空间完全被压榨。虽然本行业利润空间较大,但其实行业的工人薪资低廉,劳动力大,分配很不均。所以,很多填志愿的高考生对造纸专业避之不及,家长们也不允许他们把这个专业列入备选之中。听力专业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与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200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物科学、电声学与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心理学课程等,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如今听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的稀缺人才。茶学专业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高尔夫管理专业早在1997年,深圳大学就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开设了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运动与训练等相关专业。

随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高尔夫相关专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这个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经济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园林植物、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及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的专门人才。

工科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工科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如下:
1、化学工程与工艺
2、冶金工程专业
3、水务工程专业
4、环境工程专业
5、食品科学与工程

1、化学工程与工艺:这类专业有天坑专业的称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科毕业基本都是当基层工作,优秀一点可以去设计院,但工资待遇都比较低。其次工作环境不好,考编考公首先都很大。

同时这类专业大部分学生报考了都会选择转行,转行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报考这类专业还是要慎重,要么考研,要么转专业。

2、冶金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属于材料类专业,国内开设的院校不算多,但大部分工科院校都有开设,所以这个专业的就业环境并不算好,很多学生毕业就业都比较迷茫。即便是从985大学毕业生,如果家里没有门路,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多,但这一行的收入比较低,报考还是需要慎重。

3、水务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属于水利类专业,其实算是比较冷门的,但如果能够考入国内学科实力很强的大学,那么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大部分都可以去税务部门,但这一行想好进入好点的单位学历至少都要研究生,如果家里有人在水利体系的话可以报考,但没有门路的话,报考要慎重,因为就业质量很大程度上要看学历和毕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