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如何鉴别腮腺炎和淋巴结肿大

QU:如何鉴别腮腺炎和淋巴结肿大

回复时间:2012/01/14 17:36 腮腺炎和淋巴结肿大的区别是,腮腺炎是漫肿,淋巴结肿大界限明确。意见建议:你好,这两种是比较好区分的。

腮腺炎是一耳下为中心的漫肿,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是一侧肿大,也可以是两侧肿大。

而淋巴结肿大界限明确,分布在下颌骨,耳后,部分淋巴结活动度很好,即使是粘连,也可以扪及具体的包块的。您还可以带宝宝查个血常规,必要时候拍个胸片等,就可以知道到底是否肺炎了。腮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为主,防止并发睾丸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淋巴结肿大,需要治疗肺炎后也会逐渐消退,少数正常人也会出现淋巴结,是不需要太紧张的。

祝宝宝早日康复,身体健康,祝您心情愉快。

腮腺炎与淋巴炎的区别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常见于颈、腋窝和腹股沟部.属中医“痰毒”范畴,包括中医的颈痈、腋痈和胯腹痈.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感受风热湿毒等六淫之邪,或素有脏腑积热,复经金刃外伤或擦破皮肤感染毒邪,或恣食膏巢厚味,内有湿热火毒,致使气血被毒邪塞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若风毒痰火上攻,则发为“颈痈”,若肝胃积热凝聚,则发为“腋痈”,若肝胆漫热**,则发为“胯腹痈”.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化脓性细苗.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及金**葡萄球菌.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由于淋巴液是分区汇集于特定区域的淋巴结,所以一定部位的原发感染仅能造成一定部位的淋巴结炎.所以本病多发生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

怎样分辩淋巴炎与腮腺炎

淋巴结炎一般可以摸到淋巴结另外淋巴结疼痛而腮腺炎是面部肿胀范围不是很清楚,腮腺炎是**感染而淋巴结炎是细菌的感染所以不同。腮腺炎也会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

而淋巴结炎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存在淋巴结的地方,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等位置都可以,一般来说,淋巴结炎是由于身体某处存在炎症,而引起临近地方的淋巴结发炎的。

如何辨别腮腺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可以确定基本上应该是腮腺肿大。1解剖上因为淋巴结正常情况下位于耳前、耳后,如果肿大从耳前、耳后开始延续到耳垂部,才可能是淋巴结肿大。

另外你可以看看嘴里面的腮腺导管有没有红肿,流脓百科,有没有分泌物等等,可以区别于淋巴结肿大。

腮腺炎和颌下淋巴结炎怎样鉴别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二)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病,采用中草*熬成膏*,外敷患处,疗效显著患儿腮腺单侧或双侧肿大,有的伴有颈或下颌淋巴结肿大,表情痛苦,面色潮红,食欲差。

2治疗方法采用自制膏*在患处外敷。处方:防风100g、蒲公英200g、柴胡50g,加水5000ml,用铁锅温火煎熬大约2小时后,去*渣后*液再熬2小时左右,成糊状出锅置入器皿内备用。用时将*膏摊在白布上(白布大小视患处部位大小而裁好),贴在患者腮腺肿胀部位,2天1次。